网站旧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最新棋局
最佳棋局
棋局查询
棋手列表
棋手资料
赛事直播
职业赛事
业余赛事
统计
动态
评论
周刊
定式
布局
对弈
评论
评论总数:911 总页数:92
【刘星】:三星杯32强赛2轮后对刘星的采访
阅读:1194
回复:0
zhanglih
2009-09-12 08:24
Q. 请谈谈感想?
A. 运气很好。昨天对阵
姜东润
我有很多失误,但对方失误更多,很艰难地取胜。
Q. A组被称为“死亡之组”,感觉如何?
A. 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是遇强则强吧,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反倒没有负担,能尽量发挥好。所以抽签前我表示愿意身先士卒。
Q. 第一次杀入三星杯本赛,是否有特殊准备?
A. 没有特别的准备,觉得踏实学习、不断积累,实力自然会提升。
【刘星】:网友:我们期待着刘星的闪光
阅读:1077
回复:0
本分本手
2009-09-11 02:42
刘星
赢了
姜东润
,赢得很漂亮。漂亮的棋谱,漂亮的结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一局
刘星
输了,哪么
刘星
的很多步棋都要曝于光天化日之下,被坛友们拿出来鞭挞一番。输赢的戏剧效果也就在于此。才华和结果必须配套着产品才会有好的销路。所以
刘星
的才华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起码
王磊
在一局棋评里就对当前的布局太落俗套大发感慨。而且他说如果说有两个人的布局还可以一看的话,那就是李哲和
刘星
。当然这一局赢棋的更大的意义在于,他让我有了写这样一篇赞扬小刘的文字的冲动。而这样一篇文字也因为合时宜而不致招致坛友的板砖。又或者我能够写得好看一点,也许还会有一两个表扬也说不定。
特意拿出2008年的围棋天地,找到写
刘星
那一篇。仔细的读了一遍。还是有那么一股才气扑面而来。如果说
古力
不下棋就成了足球健将,哪么
刘星
如果不下棋,也许就成了作家——当然如果他愿意,他依然可以成为作家。在日本漫长的围棋发展史上,文笔不凡的写手并不缺乏。而且这个和围棋盘上的成绩也并非水火不相容。如果把悲伤化成文字,流淌出来。应该比躲进厕所,化成眼泪要好一些。
刘星
的优点是拒绝平凡,或者说拒绝套路,严格意义上应该说俗套。而所谓的俗套就是大家都用,用了N
【孔杰】:孔杰三星杯首轮对阵业余棋手 百目大转换差点儿翻了船
阅读:857
回复:0
雅兰
2009-09-11 01:21
9月10日上午9点50分,随队翻译
刘佳
敲响了
孔杰
九段的房门,“通知你一下,今天你的对局被安排在会议大厅举行,其他人都还是在对局室比赛。”
孔杰
何以有如此厚待?大家随即释然,不为别的,就因为
孔杰
的对手是业余棋手李元怜5段。
李元怜,唯一的通过五轮预选打入三星保险杯本赛32强的业余棋手。在预选赛中,他连胜
权五敏
五段、
韩尚勋
四段、
姜至省
八段、
韩雄奎
二段,晋级本赛。这几位对手并非泛泛之辈,
韩尚勋
在07年三星保险杯中连胜
马晓春
九段、
李昌镐
九段,打进八强,同年还战胜
古力
九段等棋手打进LG杯决赛,被誉为“最牛初段”;
韩雄奎
在此次三星预选赛中先后淘汰了中国
时越
四段和
彭荃
七段。李元怜虽还是韩国棋院院生,但其实力已具备职业高段棋手水准。
还在开幕式抽签仪式上,08三星杯亚军
朴永训
九段说出了一句令台下棋手们会心一笑的话,“我最不想碰上业余棋手李元怜。”赢了,被视为理所当然,毫无成就感可言;输了,几乎是一辈子的耻辱。不管李元怜有多厉害,但毕竟他还是业余棋手身份啊。
作为三星杯主办方之一的韩国国家电视台KBS只选择了
孔杰
VS李元怜这盘棋进行电视直播,为保证电视直播的独家性,KBS甚至不让网络直播
【曹薰铉】:曹薰铉获得第14届三星杯外卡
阅读:1538
回复:0
雅兰
2009-09-09 03:24
曹薰铉
九段已被确定为第14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的外卡选手,曹九段由此成为该项赛事举办以来的全勤棋手。
另一位全勤棋手是
李昌镐
九段。
曹九段在前13届比赛中曾2次登顶(第7届2:0
王磊
、第6届2:1
常昊
)。
在以往各届三星杯比赛中,持外卡参赛共有16名棋手:第1届
金寅
、
林海峰
,第2届
洪太善
、
陈祖德
,第3届
赵南哲
、
藤泽秀行
,第4届
柳时熏
,第5届
王汝南
,第6届
芮乃伟
,第7届
武宫正树
,第8届
赵治勋
,第9届
聂卫平
,第10届
依田纪基
,第11届
徐奉洙
,第12届
马晓春
,第13届
小林光一
。这些棋手中,仅有
赵治勋
九段一人最终夺冠(第8届2:1
朴永训
)。
【周睿羊】:古力真是小羊的苦手
阅读:1228
回复:0
本分本手
2009-09-09 09:15
小羊对
古力
的胜率实在是低的可怜,仅有15%,并且目前对
古力
的战绩是11连败。小羊需要加油呀!
【张栩】:张栩险胜挑战者井山裕太,名人战七番棋拔得头筹
阅读:1330
回复:0
hkgoer
2009-09-05 09:01
9月3-4日,第34期日本名人战挑战赛首局在北海道札幌战罢,
张栩
九段执黑半目险胜挑战者
井山裕太
八段,七番棋拔得头筹,并将双方战绩改写为
张栩
12胜5负,这也是
张栩
的第690场胜利,距离700胜咫尺之遥。
评论:
阅读:499
回复:0
网友
2009-09-04 11:46
请您在这里发表您的个人看法,发言时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提示:可以用[image1]、[image2]等引用下面的图片。
【古力】:古力:不会考虑开道场 要专心下棋争取多拿冠军
阅读:1668
回复:0
hkgoer
2009-09-04 11:35
9月2日,
古力
九段在中国棋院举行的
聂卫平
围棋道场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中表示,大局观和品德是自己从聂老那里学到的终生受益的东西。自己目前的任务就是专心下棋,争取多拿几个冠军,不会考虑开道场的事。
“我1997年开始跟聂老师学棋,一直到2001年,”
古力
说,“从聂老师那里我学到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围棋大局观以及他的品德。”尔后,
古力
代表全体学生向恩师深深鞠了一躬。面对众多道场小棋手,
聂卫平
语重心长地说:“作为棋手,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义务,那就是在国际赛场上打败其他国家的棋手,不过这个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遥远,但有句话叫‘业精于勤’,大家还需要努力。”
评论:认识一下韩国联赛选手
阅读:417
回复:0
zhanglih
2009-09-03 11:01
2009年韩国联赛共有7只队伍,每队7人,共42人。七队领队与棋手阵容如下:
新安太平天日盐队
李洪烈
姜东润
朴正祥
李元道
李廷宇
李泰贤
安亨浚
首尔真露队
姜勋
崔哲瀚
韩尚勋
曹薰铉
李春揆
陈东奎
安成浚
大邱岭南日报队 崔圭丙
朴永训
姜儒泽
金志锡
金炯佑
廉正勋
刘昌赫
光州Kixx队
梁宰豪
李昌镐
朴廷桓
洪旼杓
朴时烈
姜昌培
高根台
以北五道Tbroad队
徐奉洙
睦镇硕
赵汉乘
安祚永
柳东完
金玄燮
崔明勋
仁川Batoo队
金荣桓
元晟溱
许映皓
白洪淅
朴承华
尹盛铉
金升宰
京畿Hangame队
车敏洙
尹峻相
李映九
洪性志
金主镐
金美里
韩雄奎
评论:《中国周刊》:三国博弈30年
阅读:449
回复:0
hunaner
2009-09-03 10:31
2009年5月4日,韩国棋院。一楼的围棋电视台演播厅正在直播
古力
VS韩国名将
赵汉乘
。一番激战,
古力
以总比分3比1豪夺首届BC信用卡杯冠军,这也是他第六个个人世界冠军。
谁也无法否认如今的
古力
是世界围棋第一人。在世界七大职业围棋大赛中,他保有五项世界冠军;另外两项世界冠军分别被韩国
崔哲瀚
九段(应氏杯)、
李世石
(三星杯)保持。最重要的是,
古力
的六个世界冠军中,一半以上是直接战胜韩国棋手晋级。
而在中国,围棋联赛的优越性也越发明显,成批的中国年青优秀旗手辈出,韩国围棋第一人
李世石
也放弃韩国联赛,加盟中国围甲。
在此前的三十年间,中国经历煎熬:1980年代,虽有
聂卫平
在中日擂台赛的辉煌连胜,但世界冠军多被日本六大超一流棋手收入囊中;1990年代中期,韩国天才棋手
李昌镐
踩着中国两代棋手的肩膀,夺取了20多个世界冠军。
“疯狂”的
聂卫平
1984年8月27日中日棋界发起了一场会议,会议主题是商讨举办一个中日围棋比赛。日方提出以擂台作战,可以叫“中日超级围棋赛”。《新体育》杂志的郝克强则建议,中国人不理解“超级”的意思,既然是以打擂方式,就叫“中日围棋擂台赛”吧!
仅用一个上午,中日围棋擂台赛就酝酿而出。也许与会者不曾料到,这场竞赛日后改变了中国围棋,也改变了世界围棋的格局。
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双方各出8人,中方
马晓春
担当副将,32岁的
聂卫平
出任主将。日方派出的前五个选手都是围棋界的年轻人,只有
小林光一
、
加藤正夫
是超一流棋手,而主将
藤泽秀行
压阵则是象征性的。日本棋院放言:日方前五名即可结束比赛。中国棋协提出的目标:请出
小林光一
算及格,打败
小林光一
是胜利。很多中国围棋人士担忧:万一日方第一个出场的急先锋
依田纪基
给咱们剃一个光头怎么办?
一边倒的判断是基于中日双方实力的悬殊对比。刚经历“文革”的中国,很多棋手在过去十年间都无棋可下。1961年日本访华团带来了54岁棋手
伊藤友惠
,这个“伊藤老太太”在日本水平一般,在中国却连胜了8名一流棋手。
比赛开始后,
江铸久
的5连胜请出了
小林光一
出场。
小林光一
又六胜中国棋手,
中国队
只剩下主将
聂卫平
。
事后证明,这是一场改变中国围棋命运的比赛。
抱着氧气瓶上场的
聂卫平
爆冷执黑2目半枪挑
小林光一
。赛后,
小林光一
长时间抱头不语,也不肯出外与棋迷见面。他一直说:“我觉得自己的神经都错乱了。”
随后,
聂卫平
又执白4目半大胜
加藤正夫
九段,逼出了主将
藤泽秀行
。
最后的决战是在北京的首都体育场举行,疯狂的
聂卫平
以三目半的优势打败
藤泽秀行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以中国获胜告终,这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日本。当时在场观战的3000多中国棋迷激动地起立,长时间鼓掌。
很多围棋圈的人回忆第一届中日擂台赛,都认为
聂卫平
的胜利来得偶然,但却是命中注定。这场比赛是
聂卫平
围棋人生的一个节点,也让中国围棋恐日的那层窗户纸捅破了。
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双方各出9人,日本人称,这是复仇的一届。第一届比赛输后,
小林光一
削发明志。
第二届比赛,又出现了日方尚有5人,中方仅剩老聂一人的局面。“光杆司令”
聂卫平
连胜4名日本高手,去日本和
大竹英雄
决战。决战日当天,中国万人空巷。邓小平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候比赛结果。最终,
聂卫平
赢了,邓小平说:“擂台赛打得好。”
自那后,“围棋热”席卷中国。《体坛周报》报道围棋的记者
谢锐
正在读大学,他回忆,每个宿舍都有围棋,没事大家就下几盘。逢有围棋比赛,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同学都要聚在一起看直播。时任《新体育》杂志主编的郝克强说:“
聂卫平
最大的贡献是让不少小孩子开始学棋,中国围棋人口成倍增加。”
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赛前,日方主将
加藤正夫
说:“要豁出棋士的生命和荣誉来参加这次比赛。”这届比赛,老聂又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战胜主将
加藤正夫
,取得擂台赛三连胜。日本媒体评论:我们患上了恐聂症。
1988年,在中日擂台赛中11连胜的
聂卫平
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称号。
虽然自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落败后,老聂慢慢走下神坛。但
聂卫平
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11连胜,成为中国现代围棋赶上日本的里程碑。
三国鼎立
1980年代,
聂卫平
的11连胜并不代表中国围棋已领先日本,围棋依旧是日本的天下。日本有六大超一流高手坐镇,日本的木谷道场盘踞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学棋少年。
曹薰铉
,这个日后被称为“围棋皇帝”的韩国年轻人就在木谷道场求学。
“现在想想,当时韩国围棋已经在崛起了,只是因为中韩没有建交,所以我们没有机会和韩国选手比赛。”围棋八段
王元
说。
曹薰铉
被视为韩国围棋的崛起标志。他自小东渡日本学棋,服兵役回到了韩国。当时韩国围棋不强,他很快成为韩国国内第一人。
此时,台湾着名企业家应昌期先生看到
聂卫平
在中日擂台赛中所向披靡,正欲推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围棋大赛。酝酿时,被日本人抢了先手,1988年,日本富士通创办了首个世界大赛。第一届比赛,日本棋手
武宫正树
拿到冠军,
聂卫平
只获得第三。不过,后举办的应氏杯赛制被誉为围棋界的奥林匹克,它四年一次,冠军奖金40万美元。首届应氏杯中
聂卫平
和韩国的
曹薰铉
分别淘汰了诸多高手,进入决战。
在前三局比赛中,
聂卫平
2:1领先
曹薰铉
,最后四五局的比赛移师新加坡。在此之前,很多中国人不了解韩国围棋的实力,认为
聂卫平
必胜。但最终
曹薰铉
连扳2局,将首届应氏杯夺走。
一夜间,
曹薰铉
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他凯旋时,从机场到首尔的沿途挤满了欢呼的百姓。曹更是把40万美元全部捐献给了韩国棋院,用以培养新人。自此一战,
曹薰铉
进入世界大赛决赛如家常便饭,他凭借一己之力带领韩国围棋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也让世界围棋进入中日韩三国鼎立的时代。
日后,
曹薰铉
还有一贡献。他培养了另一传奇棋手
李昌镐
。
李昌镐
独霸棋坛的十年正是韩国围棋鼎盛的十年。
独霸与煎熬
1990年代,中国围棋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煎熬。
在几次世界大赛,
聂卫平
功亏一篑拿到亚军,棋力已呈下滑趋势;
马晓春
在连夺两个世界冠军后,却遭遇了拔地崛起的韩国棋手
李昌镐
。1992年,16岁的
李昌镐
在第三届“东洋证券杯”决赛中以3:2战胜日本超一流巨星
林海峰
夺冠,创下了世界上最年少夺冠的纪录后,就接连在10年间夺得了20多个世界冠军。
从19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围棋的名字叫韩国。而自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中国围棋仅有
俞斌
在2000年获得一项LG杯世界冠军。
1970一代的棋手
常昊
、
罗洗河
虽偶尔能夺得一两次世界冠军,但都无法撼动
李昌镐
的独霸地位。十几年,
李昌镐
就像中国围棋的苦手,生生不息地和两代中国一流高手缠斗,从
马晓春
到
常昊
。“逢
李昌镐
不胜”像一道宿命捆在中国围棋的脑袋上,这也间接造成1970一代中国棋手的迷茫。
常昊
,这个一度在棋坛被称为神童的棋手,在
李昌镐
的压制下,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六连亚,气得有棋迷送他外号“常面面”。
此时的日本围棋状况也令人堪忧,六大超一流高手年事已高,年轻围棋选手始终顶不上来。
韩国围棋因一个天才少年的横空出世而在中日韩三国的竞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很多专业棋手都感叹
李昌镐
是多年不出的怪胎:很多时候,对手的开局明明很好,中盘也不错,但到收尾时却能被
李昌镐
硬赢了回来。“这就像一场跑步比赛,
李昌镐
永远只赢你一个肩膀。”常在央视讲解围棋的职业棋手
王元
摇着脑袋说,“
马晓春
,
常昊
……他们都被
李昌镐
磨的,丧失了信心。”
第一个职业围棋联赛
如果没有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也许,中国棋手会一直被韩国人压制。
1999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诞生。当时足球职业联赛刚刚展开,中国棋院看到“职业化”给足球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决意在围棋界掀起一场革命。
“当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的很好了,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私企。在1999年之前,有一些企业有意拿出一些资金赞助围棋比赛,但太少了。1999年,我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尝试让围棋职业化。”时任中国棋院副院长的
王汝南
告诉记者。
现代意义的围棋职业联赛,即使是日本和韩国,也没有实行。
日本围棋是最早走入职业化的国度。早在幕府时期,日本就有了职业棋手,但日本一直没有职业围棋联赛,多是各类头衔战,名目繁多,奖金丰厚,一个职业棋手每年靠参加各种比赛就可以过上白领阶层的生活。
1980年代中期,中国曾想学日本尝试举办一些职业化比赛。《新体育》和《围棋》举办了 “新体育杯”,但棋迷数量少,报道力度差,没有太大效果,以至于没有举办几年就销声匿迹。以现在的角度回顾,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效法日本职业模式与社会背景不相符。
用什么样的赛制?是以个人名义参赛还是打团体赛?第一届围甲联赛没有任何样本可参考。最终,经过三个月的研究,中国棋院决定以每年各省的团体赛为基础,然后参考意大利足球的主客场制。
在中国棋院征集各地方棋院意见时,大家对职业化的方向都很支持,但对钱还是流露出难处——这意味着投入要从每年一两万飙升到至少十多万。
第一届联赛开始前,中国棋院曾想过最坏的局面:如果有八支队伍能参加联赛,就启动;如果少于八支,就暂缓。第一年的围甲联赛,十支队伍参加。曾经围棋实力很强的浙江队,因种种原因退出联赛。
1999年第一届围甲联赛,江铃公司以160万元获得冠名权,后来他们连续冠名四年,总投入已高达1000多万元。第五届围甲联赛,“好猫”以1000万元获得总冠名,这笔钱开创了围甲联赛的新高,但第六届也就是2004年,围甲联赛“裸奔”。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王汝南
告诉《中国周刊》记者,这是围甲联赛十年来让他感到最难的一件事,“我急得不行了,后来甚至想,实在不行,用中国棋院剩下的一些储备金把联赛搞完。”后来,上海奥特莱公司临危救急,解决难题。
在度过了最初的困难后,中国的围甲联赛,却没有像足球联赛一样,陷入混乱和不堪,反而一步步走上正轨。
围甲各俱乐部的资金相对稳定,一方面源于赞助金额较小,一方面是赞助商多是围棋的死忠粉丝。
“这是围棋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如果你一旦迷上围棋,就很难罢手。它的粉丝黏合度高;另外,玩围棋的人素质都比较高,很多人现在是大老板,他们赞助围甲联赛纯凭热爱,只要不亏本就可以。”《体坛周报》的围棋记者
谢锐
说。
贵州“咳速停”围棋队的老板姜伟是典型。在贵州安顺,他的办公室永远摆着一排棋盘。每次贵州主场比赛,他都会招呼记者和棋手跟他下几盘,贵州安顺一些围棋高手,他招募旗下,陪他下棋;为了让贵州队实力更强,他不惜重金请来了韩国排名第一的高手
李世石
。
王汝南
感慨:“如果是一个不懂围棋的人赞助,过不了多久就会觉得围棋不热闹,不吸引人,然后不玩了;围甲联赛开展十年,80%的赞助商都是真正懂围棋的人。可以说,现在围甲联赛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大于领导力量。”
“
古力
”倍出
围甲十年是中国围棋韬光养晦的十年。
赛制在改:允许引进外援,招来
李世石
、
李昌镐
等韩国顶尖高手,使围甲联赛成为全世界水平最高的围棋联赛;逐步完善转会制度,一切靠资本说话,行政干预减少。2009年来自山东的顶尖棋手
谢赫
以96万元人民币转会重庆,创造了围甲转会市场上
共92页
第一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友情链接:
中国棋院
韩国棋院
日本棋院
台湾棋院
日本关西棋院
海峰棋院
野狐围棋